返回主站|会员中心|保存桌面|手机浏览
普通会员

太原黑马侦探社

侦探调查 婚姻调查 婚外情取证

联系方式
  • 联系人:太原
  • 微信:17798941239
  • 电话:17798941239
友情链接
首页 > 新闻中心 > 太原:一座被低估的城市
新闻中心
太原:一座被低估的城市
发布时间:2024-10-17        浏览次数:17        返回列表
    众多的省会城市里,太原曾经关注度不高,但在历史上,太原并非籍籍无名。建城2500多年来,太原长期承担着全国性或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职能,素有“锦绣太原”之称
    如今的太原,凭借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,三山怀抱、一水中分、山湖河林密布的自然优势,倾力将自己打造成为一座彰显魅力的“博物馆之城”、充满生态气息的“公园之城”和助力城市文化“出圈”的“歌迷之城”
    谦谦君子三晋地,温润如玉太原城。在众多的省会城市里,太原曾经关注度不高,这是个事实。
    也许,人们各有各的理由:这里的经济总量和发展速度不突出,经济曝光度相对有限;与西安、南京等古都相比,名气不够大;在地理位置上,不东不西、不南不北,缺乏更多的区位性话题……还有她曾经的煤经济、重污染,模糊了人们的视听。
    但在历史上,她并非籍籍无名。建城2500多年来,她从不缺高光时刻。如今的太原,凭借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,三山怀抱、一水中分、山湖河林密布的自然优势,倾力将自己打造成为了一座彰显魅力的“博物馆之城”、充满生态气息的“公园之城”和助力城市文化“出圈”的“歌迷之城”。
    这个城市宜居、宜业、宜游、宜养,这里夏日无酷暑,冬日无严寒,春秋佳日多,四季亦分明……这是一座被低估的城市。
    宝藏太原,值得您走近、走进……
    历史之城——回眸王朝的背影
    “东原底平,大而高平者,谓之太原。”
    太原古称晋阳、并州。城之东为太行,城之西为吕梁,有汾水穿城而过。山河围城,土地肥沃,自古宜居宜业,人口繁兴,乃兵家必争之地,频繁上演着一幕幕壮阔的历史大戏。
    山西简称晋,是因为历史上曾有个强大的晋国。其实这里最早叫唐,为唐尧故地,大唐的国号也是从这里而来。
    游客在晋祠难老泉旁的出水口处洗手(2023年7月4日摄)。除署名外本组图片均由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杨晨光摄
    西周时期,周成王灭古唐国,因一句“戏言”,“桐叶封弟”,这里便成了其弟弟叔虞的封地。据传,因境内有条晋水,唐叔虞的后人改国号为晋,这便是我们所熟知的晋国。现位于太原市西南的晋祠,一开始叫“唐叔虞祠”,是后人为纪念唐叔虞而建的。有学者认为,晋水的源头就在晋祠内。
    因气候变化、采矿等诸多原因,晋祠内的水源曾一度断流。近几年来,因生态建设、雨水增多,太原地下水位上升,晋水复流,造福周边稻农。田野平畴、阡陌纵横、稻花飘香不仅喜成胜景,晋祠稻米也成富农上品。
    历史长河,书卷长情,汾水之畔的太原长期承担着全国性或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职能,素有“锦绣太原”之称;曾先后有19位皇帝诞生于此,是名副其实的“龙兴之地”。现今太原地名多“龙”,如龙山、天龙山等。
    这是位于山西太原汾河畔的雁丘园一景(2024年6月3日摄)。
    三家分晋后,“赵氏孤儿”的后人赵襄子“以晋阳之城霸”,这里成为新生赵国的都城。有史家称,若非迁都邯郸,赵国凭借晋阳地利,不至于“长平之战”惨败于远袭而来的秦国。但历史就是历史,谁又能改写呢?
    赵氏家族墓地位于晋阳城北的一个偏僻小村庄,千百年来,静静的汾河在旁边缓缓流过。上世纪80年代末,考古人员在这里发掘了赵襄子之父赵简子的大墓,从其陪葬的车马坑和大量精美的出土文物,我们仿佛看到了当年赵氏家族奢靡斑斓的生活,也让我们不禁想起赵氏孤儿的悲凄故事。
    位于山西太原汾河畔的雁丘园一景(2023年10月10日摄)。
    福祸悲欣,总是人生的常态,也是历史大剧的主轴。
    太原的华章,重在唐史。隋末,李渊、李世民父子起兵太原,灭隋建唐。唐朝的几位帝王也曾数次扩建晋阳城,并相继封其为“北都”“北京”,与长安、洛阳并称“三都”。
    在晋祠里有一件国宝不得不提,它就是唐太宗李世民御制御书的《晋祠之铭并序》碑,为现存唯一李世民书刻原碑,全碑1203字。碑文内容除称颂唐叔虞功德、赞美晋祠美景外,主要是设祭酬谢起兵时唐叔虞的保护。李氏王朝无以为谢,便尊国号“唐”敬之。
    古太原的独特魅力,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前来游历、打卡,浩如烟海的诗词文章充分地说明了这一切。
    唐朝诗人李白、白居易曾在这里留下“思归若汾水,无日不悠悠”“春变烟波色,晴添树木光”等诗句。金末元初著名文学家元好问的“问世间,情为何物,直教生死相许”更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千古绝唱。
    游客在位于山西太原汾河畔的雁丘园参观(2024年6月3日摄)。
    一年前,汾河畔建起了雁丘园,赶上大雁迁徙季,临水可见雁群翩翩起舞,一声声《雁丘词》惊起一滩新雁。老翅几回寒暑,春去秋来,太原自是好客地,人、雁何来不同?
    元代马可波罗也曾在游记中记录了太原的繁盛,提到当时的太原工商业繁荣,人口稠密,游客众多,定期召开集市。
    林徽因看过太原的晋祠,夸赞“说不出的美丽辉映大花园”,来了能让你从宋、元、明、清看到民国古建,每走一步,都是几百年。
   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钱文忠说,太原雍容、古朴、秀美、有韵味,但同时又非常现代、有活力,是一座把古老和现代、传统和当下、沉静和活泼结合得特别完美和谐的城市。
    这是2023年6月27日在山西省太原市拍摄的汾河一景(无人机照片)。
    博物馆之城——探寻多元文化融合共生
    “现在我们来到了民族熔炉展厅,在这里可以探寻多元文化融合共生,感受华夏文明各个时期在山西的交融与碰撞。大家跟随我的脚步一起来看一看吧。”在山西博物院,讲解员王梓耀正声情并茂地为游客讲解着。
    随着暑期来临,打卡博物馆成了众多游客和市民的热门选择。一大早,山西博物院门口就排起了几十米的长队。馆内参观者熙熙攘攘,团队、亲子、师生、亲友成群结队,成人志愿者、小小讲解员都在卖力地给大家讲解历史文化。
    7月24日,游客排队进入山西博物院。
    “今年暑期,山西博物院成为游客和市民的热门‘打卡地’,游客暴增,一票难求。”山西博物院副院长张慧国介绍说,为更好满足观众的参观需求,山西博物院从现在到9月1日将延长开放时间,主馆每周六、日延长开放至下午6点。同时也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活动,正在举办的“时空变调——山西古建筑数字艺术展”每周二至周日延长开放至晚上9点。7月30日开始,会议中心晚上6点到9点将播放经典电影,博物院东广场将举办“博物馆不打烊”市集。
    在太原,各级各类博物馆有101座。5000多年的文明史、2500多年的建城史,赋予了太原独特的文化风貌,积淀了深厚悠久的历史文明,大大小小的文物古迹如繁星般散落在这繁华的都市巷陌之间,成为太原市的文化坐标。
    为凸显地方文化特色,太原市近年来充分发挥文物资源优势,倾力建设“博物馆之城”,文博场所正成为太原旅游的最大增长点。
    “山西博物院很有名,这里有大量的青铜器、佛像、建筑构件等文物。看完后,孩子对山西悠久的历史、古建文化、晋商文化等就有了初步印象。”北京游客陈奥在暑假专程带孩子来游览山西博物院。
    游客在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参观(2024年7月23日摄)。
    在山西博物院众多的文物展品中,最萌的古代版“愤怒的小鸟”青铜器鸮卣引来众人围观拍照;在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,游客戴上VR眼镜瞬间置身于“北齐武安王徐显秀墓”中,感受那浓浓的异域风情;在晋祠博物馆,圣母殿前的木雕盘龙伸出右爪做出的“比耶”造型与“威风凛凛”的表情极具“反差萌”……
    游客参观晋祠圣母殿(2023年7月4日摄)。
    据太原市文物局局长刘玉伟介绍,太原市深入挖掘人文历史资源,倾力构建博物馆之城。将博物馆建设纳入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,通过立法保障文物市场健康有序发展。太原投入大量财政资金用于博物馆建设,还以多种方式筹集资金,近年来,累计投入国、省、市文物领域项目资金15.72亿元,为“博物馆之城”建设提供资金保障。
    钱文忠说:“太原的文化旅游要沿着历史的两个车轮进行,一个是保护,另一个是活化。”
    太原现存各类不可移动文物2237处、各级文物保护单位541处,从早期的晋阳城,到隋唐的龙城、并州,都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。这座博物馆之城正在让文物“活起来”“火起来”。